第六章
武帝的时期Ⅱ
领土扩张

进入西域与匈奴战争

丝绸之路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武帝时期去往西域的道路是由一位名叫张骞的人开通的。《史记·大宛列传》称此事为“张骞凿空”。《汉书·西域传》也说,武帝“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所谓“西域之迹”即“西域之道”的意思。张骞曾两次出使西域诸国。他率领百人至三百人的编队,手持表示武帝亲任特使的节,携带着黄金、丝绸。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命名了“丝绸之路”和“东西交流之路”。武帝时期张骞的使命并非东西交流,而是一次对匈奴战略性国际关系中的政治行动。

就中国来说,从陆地延伸所向的西方曾是个幻想中的世界。许多中国没有的物产从骆驼背上运载而来。玉石、葡萄、苜蓿、葭苇、柽柳、胡桐、白草(毒药,使用于毒箭)、乌孙和大宛的马,还有一项更重要的,即极大改变了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佛教。汉代首都长安、洛阳虽比不上唐的长安,但也充满了西域文化的馨香。

阅读 ‧ 电子书库

105 汉代骆驼陶俑 早在唐之前七百年,与西域的交通道路已经开辟,人们骑着骆驼来往于此《三秦瑰宝》,陕西人民出版社)

北有天山山脉(北山)、南有昆仑山脉(南山)、西面是帕米尔高原(葱岭),东西六千余里(约两千四百公里)、南北千余里(四百公里)的广大地域就是汉代人们所称的西域。这一广大的塔里木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一个由冰川末期冰河融化、爆发形成洪水之后形成的内陆湖,堆积着大面积的沙土。在此后的干燥期,又由沙尘暴堆积起沙丘纵列的沙漠。由于山岳地带有着二百至三百毫米的年降雨量,与冰河融水合流形成了干旱沙漠之中河川流淌的世界。

在武帝茂陵的东邻是昭帝的平陵,2002年,在其附近的陪葬坑出土了骆驼的骨头。汉代骆驼骨的出土尚属首次。唐代长安的西域商人十分活跃的情况是经常被提到的,唐三彩塑造有西域胡商牵引骆驼以及驼背上满载物资场景。

但是,早在唐兴起的七百年之前,实际上与西域的交通道路已经开辟,人们骑着骆驼来往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绿洲之间。后来,西域诸国曾频繁地向汉朝献上骆驼。西安东郊外河坡出土的彩绘汉代骆驼陶俑非常珍贵。驼峰小而尖、间隔较宽,接近野生骆驼的形象。

与月氏同盟讨伐匈奴

张骞曾有效地利用马和骆驼完成了他的西域之旅。敦煌莫高窟323窟绘有张骞出使的场景。这是一幅唐代初期的想象图。在一幅图中按照时间、空间流动的远近法,描绘了五个场面。武帝先是在甘泉宫礼拜两座金人,然后武帝亲自乘马为张骞送行。金人本是匈奴祭天用的,辗转到了武帝手中。张骞一行三人持节乘马越过山梁,到达大夏国之城。一行人的身影渐渐远去、变小,最后抵达大夏。

建元二年(前139),张骞出发,开始了第一次西域的漫长旅行。这是一次旨在联合月氏共同对匈奴作战的外交出使。他率领一百人,以胡人甘父为向导。月氏已经移居遥远的西方。在匈奴头曼单于的时代,太子冒顿曾作为人质被送至月氏,那时月氏势力强大出乎想象。月氏在战国时代被称为禺氏,从“禺氏玉”的存在来看,禺氏玉的交易应该很繁荣。但是,他们不久被匈奴赶出了祁连山山脉沿线的交通要塞。月氏被匈奴老上单于击败,甚至蒙受月氏王颅骨被作为饮酒器的屈辱。虽然一种说法认为被用作小便器,但还是被作为饮酒器的观点比较稳妥。无论如何,带着对匈奴的怨恨,月氏迁徙去了西方。迁徙之后的月氏称为大月氏,他们从帕米尔高原以西的山地,进入所谓西土耳其斯坦,经过伊犁地方,在妫水(阿姆河)北岸设立王庭(首都)。处于北有康居、南有大夏、西有安息、东有大宛围绕之地。大月氏当时能让大夏从属于己,可见其仍保持着相当的势力。张骞的目的地就是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