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语 秦汉四百四十年的各位始皇帝

四百四十年的这个时代

秦统一的时期(前221—前206)仅仅十五年,与西汉(前202—公元8)、东汉(公元25—220)合计的话大约四百四十年。如果将这四百四十年作为一个时代来看的话,这究竟是怎样的时代呢?本卷的题目就是答案。四百四十年绝非安定的时代。其间有过项羽、刘邦楚汉抗争时期(前206—前202)的五年,也有王莽“新”时期(公元8—23)的十五年以及其后的混乱时期。可以说这是动荡的四百四十年!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由于四百四十年是个不完整的数字,所以说到秦汉的时代史,不妨概言之为四百年史。就连隋唐史也不过三百年,明史或清史都不足三百年,所以秦朝二代皇帝的时期与以秦为动力的刘氏二十四代皇帝时期,虽说有过暂时的中断但最终延续了四百年,可谓令人震惊。将这一时代作一总结的话,究竟是怎样一个时代呢?

最初对秦汉这一时代做出总结的,并不是现代的历史学者。汉代人已经将秦汉史作为当时的现代史进行过总结了。现代的我们是将秦汉史作为古代史看待的,但在汉代人来看,上古(不言“古代”)时代是殷周,现代史是秦汉时期。西汉的司马迁记述了从夏殷周三代至秦汉的《本纪》,当然重点记述了作为现代史的秦汉部分。

计算一下《史记》从《夏本纪》至《今上(武帝)本纪》共十一本纪的字数的话,《秦本纪》以下占76%。东汉班固也说司马迁书“详于秦汉”。进行历史分期并非起于近代历史学,中国古代早已有之。由于历史分期是从现在回顾过去的概念,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结果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而已。

越是远离“汉”的时期,当然对秦汉作为过去时代的记忆也就越发淡薄。但是,正如我们的历史学一样,并不在于要将过去的时代据实掌握。说到底首先还是要从过去汲取对现在有用之处。这正是中国人传统的思维。

争当始皇帝

东汉灭亡之后四百年的唐代第二代皇帝太宗李世民(626—649年在位),以巩固了统一国家基础的名君而闻名。他统治的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这位太宗曾问萧瑀:“朕欲使社稷(国家)长久,应该如何去做?”萧瑀回答得很明确:“夏殷周三代所以能长久保持天下,原因在于封建诸侯以为藩屏之固。秦设置郡守、县令,二代而亡;汉对诸王子弟分封授国,得以延续四百年。但是,此后的魏、晋废止封建。封建之法,效果明显。”[1]

太宗接受了他的意见,实行了封建。“封建”一词并非对欧洲中世社会feudalism的翻译,而是中国的传统制度。是在皇帝直接统治的郡县之外,由诸侯、列侯分治领地的制度。这是一种没有政治独立性说到底是具有维护中央集权机能的制度。

秦郡县虽说短命,汉以郡县、封建并行却持续了四百年之久。正是因为经常有着不致陷入秦短命局面的制动措施,秦汉时代才得以延续四百四十年之久。这样的结论应该不会错。本卷的题目之所以叫做《始皇帝的遗产》,理由正在于此。正是由于继承了始皇帝正负两方面的遗产,才有了随后汉代四百年的历史。而且,在继承始皇帝正负遗产的同时,刘邦、武帝、王莽、光武帝等都在争当始皇帝。西楚霸王项羽虽说没能当上皇帝,但也不妨算作其中的一员。

想成为始皇帝的不仅仅秦始皇一人!


[1] 原文是:“帝问瑀:‘朕欲长保社稷,奈何?’瑀曰:‘三代有天下所以能长久者,类封建诸侯以为藩屏,秦置守令,二世而绝。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此封建之有明效也。’帝纳之,始议封建。”出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四《萧瑀列传》第二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