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秦汉史概论书

(1)日比野丈夫、米田贤次郎、大庭脩共著,《秦汉帝国》,《东洋历史》三,人物往来社,1966年。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2)植村清二,《万里长城》,《大世界史》三,文艺春秋,1967年。

(3)《长城与丝绸之路》,《人物中国的历史》四,集英社,1981年。

(4)大庭脩《秦汉帝国的威容》,《图说中国的历史》二,讲谈社,1977年。

(5)西嶋定生《秦汉帝国》,《中国的历史》二,讲谈社,1974年。

(6)西嶋定生《秦汉帝国 中国古代帝国的兴亡》,讲谈社学术文库,1997年。

(7)西嶋定生《东亚史论集》第二卷《秦汉帝国的时代》,岩波书店,2002年。

(8)平势隆郎、尾形勇《中华文明的诞生》,《世界的历史》二,中央公论社,1998年。

◆(5)是最为充实易读的概论,(6)是(5)的订补版,(7)是作者增加了用语人名事典之后的新版。(8)包括两部分,后半部分从秦汉至三国时期。另外,汉语的秦汉史有以下这些:

(9)吕思勉《秦汉史》,开明书店194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10)劳榦《秦汉史》,台北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52年。

(11)钱穆《秦汉史》,台北东大图书,1957年。

(12)翦伯赞《秦汉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13)《秦汉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

(14)林剑鸣《秦汉史》,上下,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

(15)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英文原版的中文翻译)。

 

秦汉史研究

(16)镰田重雄《汉代史研究》,川田书房,1949年。

(17)宇都宫清吉《汉代社会经济史研究》,弘文堂,1955年。

(18)栗原朋信《秦汉史的研究》,吉川弘文馆,1960年。

(19)增渊龙夫《中国古代的社会与国家——秦汉帝国成立过程的社会史研究》,弘文堂1960年;新版,岩波书店,1996年。

(20)西嶋定生《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与构造——二十等爵制研究》,东京大学出版社,1961年。

(21)木村正雄《中国古代帝国的形成——特别是其成立的基础条件》,不昧堂书店,1965年;新订版,比较文化研究所,2003年。

(22)浜口重国《秦汉隋唐史的研究》上下,东京大学出版社,1966年。

(23)守屋美都雄《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东洋史研究会,1968年。

(24)楠山修作《中国古代史论集》,精兴社,1976年。

(25)好并隆司《秦汉帝国史研究》,未来社,1978年。

(26)宇都宫清吉《中国古代中世史研究》,创文社,1977年。

(27)尾形勇《中国古代的“家”与国家》,岩波书店,1979年。

(28)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社会论》,青木书店,1986年。

(29)川胜义雄《六朝贵族制社会的研究》,岩波书店,1982年。

(30)越智重明《战国秦汉史研究1》,中国书店,1988年。

(31)浅野裕一《黄老道的成立与展开》,创文社,1992年。

(32)越智重明《战国秦汉史研究2》,中国书店,1993年。

(33)渡边信一郎《中国古代国家的思想构造——专制国家与意识形态》,校仓书房,1994年。

(34)鹤间和幸《探索秦汉帝国》(世界史剧本),山川出版社,1996年。

(35)多田狷介《汉魏晋史的研究》,汲古书院,1999年。

(36)李开元《汉帝国的成立与刘邦集团》,汲古书院,2000年。

(37)五井直弘《汉代的豪族社会与国家》,名著刊行会,2001年。

(38)马彪《秦汉豪族社会研究》,中国书店,2002年。

(39)好并隆司《前汉政治史研究》,研文出版,2004年。

◆在秦汉史研究方面,就中国史上第一个专制帝国的形成过程、构造一直有着热烈的讨论。讨论涉及家族、豪族、乡里共同体、县、叛乱集团等等。

 

政治制度

(40)(宋)王应麟《汉制考》。

(41)徐复《秦会要订补》,群联出版社1955年,中华书局,1959年。

(42)(宋)徐天麟《西汉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

(43)(宋)徐天麟《东汉会要》,中华书局,1955年。

(44)(清)孙星衍《汉官六种》,台北中华书局,1966年。

(45)镰田重雄《秦汉政治制度研究》,日本学术振兴会,1962年。

(46)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下,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之四十五,1974年。

(47)严耕望《两汉太守刺史表》,凤凰出版社,1978年。

(48)安作璋、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上下,齐鲁书社,1984年。

(49)周振鹤《西汉政区地理》,人民出版社,1987年。

(50)福井重雅《汉代官吏登用制度研究》,创文社,1988年。

(51)李晓杰《东汉政区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52)李玉福《秦汉制度史论》,山东大学出版社,2002年。

(53)卜宪群《秦汉官僚制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第一章 第二章

 

秦史

(54)林剑鸣《秦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55)马非百《秦集史》,中华书局,1982年。

(56)林剑鸣《秦史》,台北五南图书出版,1993年。

(57)王云度、张文立《秦帝国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58)王蘧常《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

 

始皇帝

(59)杨宽《秦始皇》,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

(60)镰田重雄《秦的始皇帝》,河出书房新社,1962年。

(61)A.科特雷尔著/日比野丈夫监译、田岛淳译《秦始皇帝》,河出书房新社,1985年,新装版1998年。

(62)马非百《秦始皇帝传》,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

(63)吉川忠夫《秦的始皇帝》,集英社,1986年;讲谈社学术文库,2002年。

(64)李福泉《千古一帝秦始皇历史之谜》,湖南出版,1991年。

(65)籾山明《秦的始皇帝》,白帝社,1994年。

(66)NHK取材班《始皇帝》,日本放送出版协会,1994年。

(67)陈舜臣《秦的始皇帝》,尚文社立邦,1995年,文春文库,2003年。

(68)鹤间和幸《秦的始皇帝传说与史实之间》,吉川弘文馆,2001年。

 

秦竹简史料

(69)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线装本),1977年。

(70)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平装本),1978年。

(71)云梦睡虎地秦墓编写组《云梦睡虎地秦墓》,文物出版社,1981年。

(72)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

(73)刘信芳、梁柱《云梦龙岗秦简》,科学出版社,1997年。

(74)中国文物研究所、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龙岗秦简》,中华书局,2001年。

◆以上秦竹简史料的睡虎地秦简、龙岗秦简的图版、释文可供参考。

 

秦竹简研究

(75)吴福助《睡虎地秦简论考》,文津出版社,1994年。

(76)刘乐贤《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文津出版社,1994年。

(77)工藤元男《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创文社,1998年。

(78)松崎常子《睡虎地秦简》,明德出版社,2000年。

(79)魏德胜《睡虎地秦墓竹简语法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80)吴子强《秦简日书集释》,岳麓书社,2000年。

(81)曹旅宁《秦律新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

(82)王子今《睡虎地秦简《日书》甲种疏证》,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78)是睡虎地秦简法律文书的日语翻译,睡虎地秦简除法律文书之外,尚有所谓《日书》这种独特的占卜文书。(76)、(77)、(80)、(82)都是有关《日书》方面的,特别是(77)由《日书》论述了中国古代的国家。

 

始皇帝陵与兵马俑坑

(83)陕西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共编、田边昭三日语版监修《秦始皇陵兵马俑》,平凡社,1983年。

(84)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编《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一号坑发掘报告1974—1984》上下,文物出版社,1988年。

(85)袁仲一《秦始皇陵兵马俑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86)袁仲一主编《秦始皇帝陵兵马俑辞典》,文汇出版社,1994年。

(87)王学理《秦俑专题研究》,三秦出版社,1994年。

(88)王学理《秦始皇陵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

(89)今泉恂之介《兵马俑与始皇帝》,新潮选书,1995年。

(90)樋口隆康《发掘始皇帝》,学生社,1996年。

(91)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陵铜车马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98年。

(92)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陵铜车马修复报告》,文物出版社,1998年。

(93)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文物出版社,1999年

(94)《秦始皇陵兵马俑》,文物出版社,1999年。

(9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编著《秦始皇陵园考古报告(1999)》,科学出版社,2000年。

(96)鹤间和幸《始皇帝的地下帝国》,讲谈社,2001年。

(97)袁仲一《秦始皇陵的考古发现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

(98)徐卫民《秦公帝王陵》,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

(99)鹤间和幸《始皇帝陵与兵马俑》,讲谈社学术文库,2004年。

◆(84)是关于一号坑最为详细的报告,有详细图版,很实用。(85)、(97)是考古学者围绕兵马俑发掘的研究专著。(86)是兵马俑博物馆工作人员通力合作的辞典,分门别类非常便于使用。(91)、(92)是铜车马的发掘报告。(94)是大型图录。(95)是关于石铠甲坑、百戏俑坑的详细报告,还概括了以往陵园全部的发掘成果,囊括了最新的内容。

 

咸阳城

(100)王学理《秦都咸阳》,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101)王学理《咸阳帝都记》,三秦出版社,1999年。

(102)徐卫民《秦都城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

(103)陕西考古研究所编著《秦都咸阳考古报告》,科学出版社,2004年。

◆(100)、(101)是基于考古学成果的研究专著,(102)是包括咸阳之前秦都市的研究,(103)是咸阳宫、咸阳城的正式报告。

 

秦汉陶文·封泥·印章

(104)吴式芬、陈介祺《封泥考略》,中国书店,1990年。

(105)东京国立博物馆编《中国的封泥》,二玄社,1998年。

(106)袁仲一《秦代陶文》,三秦出版社,1987年。

(107)周晓陆、路东之编著《秦封泥集》,三秦出版社,2000年。

(108)《秦官印封泥聚》,文雅堂,2000年。

(109)孙慰祖《封泥: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104)收集传世封泥846枚。陈介祺的收藏现存东京国立博物馆。(106)收录了兵马俑、瓦的陶器上印文。1983年以后西安市西北的秦代章台遗址出土了逾千枚的秦封泥,一度作为古董流入市场,是秦官僚制方面的宝贵史料。出土时隐藏于秦竹简的背面,是了解秦官僚制度的重要发现。现收藏于西北大学博物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书法艺术博物馆、北京的古陶文明博物馆。可参考(107)、(108)。

 

第三章

 

刘邦与项羽、吕后

(110)河地重造《汉高祖》,人物往来社,1966年。

(111)司马辽太郎《项羽与刘邦》,新潮社,1980年。

(112)安作章、孟祥才《刘邦列传》,齐鲁书社,1988年。

(113)永田英正《项羽》,新人物往来社,1981年版,后来的PHP文库,2003年。

(114)堀敏一《汉代刘邦 话说汉帝国成立史》,研文出版,2004年。

◆(111)是历史小说,其他都是历史研究者的著作,对比阅读更有趣味。

 

第四章

 

张家山汉简与汉律研究

(115)大庭脩《秦汉法制史研究》,创文社,1982年。

(116)《江陵张家山汉简——中国古代的审判记录》,中国历史与地理研究会,1996年。

(117)富谷至《秦汉刑法制度研究》,同朋舍,1998年。

(118)《张家山汉墓竹简[247号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

(119)池田雄一编《奏谳书——中国古代的裁判记录》,刀水书房,2002年。

(120)程树德《九朝律考》,中华书局,2003年。

◆(115)、(117)是根据对睡虎地秦简和木简文书汉律条文所作的法制史研究,从(118)江陵张家山汉简图版出版开始,汉律研究正式开始。(116)、(119)是对在此之前公布的《奏谳书》这种审判文书的部分释读、解释。关于汉律佚文的辑佚很多,(120)是代表之作,评点本的出版尤为方便。

 

长安

(121)足立喜六《长安史迹研究》,东洋文库论丛二十之一、二,1933年。

(122)王双怀、淡懿诚、贾云等译《长安史迹研究》,三秦出版社,2003年。

(123)陕西省博物馆《西安历史述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59年。

(124)佐藤武敏《长安》,近藤出版社,1971年,讲谈社学术文库,2004年。

(125)武伯纶编著《西安历史述略》,陕西人民出版社,1979年。

(126)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汉京师仓》,文物出版社,1990年。

(127)西安市地方志馆、张永禄主编《汉代长安词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

(128)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汉长安未央宫——1980~1989年考古发掘报告》,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年。

(129)史念海《汉唐长安与黄土高原》,中国历史地理论丛增刊,陕西师范大学,1998年。

(130)《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与汉唐长安城》,亚洲游学二〇,勉诚出版,2000年。

(131)刘庆柱、李毓芳《汉长安城》,文物出版社,2003年。

(13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汉礼制建筑遗址》,文物出版社,2003年。

◆(121)不仅限于长安,而且包括了对皇帝陵等西安周边遗址进行早期调查的古典著作。足立于1906年至1910年曾受清朝政府聘请在西安执教,1935年已有汉语译本,(121)是新译。(124)是古都长安的通史,(128)是未央宫发掘报告,(129)、(130)是对长安自然环境的研究。

都市集落·交通史研究

(133)古贺登《汉长安城与阡陌、县乡亭里制度》,雄山阁,1980年。

(134)王子今《秦汉交通史稿》,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4年。

(135)堀敏一《中国古代的家与集落》,汲古书院,1996年。

(136)周长山《汉代城市研究》,人民出版社,2001年。

(137)佐原康夫《汉代都市结构研究》,汲古书院,2002年。

(138)五井直弘《中国古代的城郭都市与地域支配》,名著刊行会,2002年。

(139)池田雄一《中国古代的聚落与地方行政》,汲古书院,2002年。

皇帝陵

(140)杨宽著,西嶋定生监译,尾形勇、太田有子合译《中国皇帝陵的起源与变迁》,学生社,1981年。

(141)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142)刘庆柱,李毓芳《西汉十一陵》,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143)刘庆柱,李毓芳著,来村多加史译《前汉皇帝陵研究》,学生社,1991年。

(14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著《汉杜陵园遗址》,科学出版社,1993年。

(145)陕西考古研究所汉陵考古队《中国汉阳陵彩俑》,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

(146)刘庆柱《古代都城与帝陵考古学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

(147)焦南峰主编《汉阳陵》,重庆出版社,2001年。

(148)马永嬴,王保平《走近汉阳陵》,文物出版社,2001年。

(149)王学理《汉景帝与阳陵》,三秦出版社,2003年。

◆(140)是日文版。(141)是中文版论及汉代皇陵于中国史上地位的著作。(142)是中文版。(143)是日文版的依据考古调查的论述。(144)西汉杜陵园遗址的发掘报告。(145)、(147)、(148)、(149)介绍了西汉景帝陵随葬的彩俑。(146)是对长安皇帝陵的总体研究。

 

马王堆汉墓

(150)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文物》编辑委员会《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发掘简报》,文物出版社,1972年。

(151)文物出版社编辑《西汉帛画》,文物出版社,1972年。

(152)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汉墓》,文物出版社,1973年。

(153)湖南省博物馆《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南人民出版社,1979年。

(154)《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 出土纺织品的研究》,文物出版社,1980年。

(155)《马王堆一号汉墓古尸研究》,文物出版社,1980年。

(156)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马王堆汉墓帛书》,全三册,文物出版社,1980年。

(157)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158)何介钧、张维明《马王堆汉墓》,文物出版社,1982年。

(159)湖南省博物馆《马王堆汉墓》,湖南美术出版社,1983年。

(160)工藤元男、藤田胜久译注《马王堆汉墓帛书 战囯纵橫家书》,朋友书店,1993年。

(161)刘晓路《中国帛书与楚汉文化》,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年。

(162)陈松长《马王堆帛书艺术》,上海书店出版社,1996年。

(163)湖南省博物馆,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长沙马王堆二、三号汉墓》,文物出版社,2004年。

 

第五章 第六章

 

司马迁与《史记》

(164)武田泰淳《司马迁——史记的世界》,日本评论社,1943年,讲谈社文库,1972年。

(165)冈崎文夫《司马迁》,弘文堂,1958年。

(166)大岛利一《司马迁——《史记》的成立》,清水书院,1972年。

(167)宫崎市定《话说史记》岩波新书,1979年,岩波文库,1996年。

(168)Edouard Chavannes,Les Memoires historiqueade Sema Ts’ien,4 tomes,1895—1905,岩村忍译《司马迁与史记》,新潮选书,1974年。

(169)加地伸行《史记 司马迁的世界》,讲谈社现代新书,1978年。

(170)李长之《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三联书店,1984年。

(171)李长之、和田司武译《司马迁》,德间文库,1988年。

(172)池田英雄《史记学五十年——日中《史记》研究动向》,(1945—1995),明德出版社,1995年。

(173)小仓芳彦《入门史记的时代》,筑摩学艺文库,1996年。

(174)佐藤武敏《司马迁研究》,汲古书院,1997年。

(175)藤田胜久《史记战国史料的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97年。

(176)藤田胜久《司马迁与他所处的时代》,东京大学出版会,2001年。

(177)伊藤德男《史记的构成与太史公的呼声》,山川出版社,2001年。

(178)藤田胜久《司马迁之旅》,中公新书,2003年。

◆日本的司马迁研究可以说开始于(164)。(170)是多角的探讨。(174)是对司马迁人物的研究,(175)是从司马迁所依据文本的角度对《史记》构成结构所作的研究。(178)是以司马迁旅行为题,近年的实地调查成果。研究司马迁的论著很多,(172)是目录。

 

史记的文本与译注

(179)龙川龟太郎《史记会注考证》,全10册,东方文化学院,1932—1934年,再版,1956—1960年。

(180)水泽利忠《史记会注考证校补》,全9卷,1957—1970年。

(181)《史记》,全10册,中华书局,1959年。

(182)小竹文夫、小竹武夫译注《史记》,全2册,世界文学大系,筑摩书房,1962年,筑摩学艺文库,1995年。

 

经济·财政

(183)加藤繁译注《史记平准书、汉书食货志》,岩波书店,1942年。

(184)吉田虎雄《两汉租税研究》,大阪屋号书房,1942年,大安,1966年。

(185)陈直《两汉经济史料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

(186)平中苓次《中国古代的田制与税法》,东洋史研究会,1967年。

(187)宋叙五《西汉货币史初稿》,香港中文大学,1971年。

(188)西嶋定生《中国古代社会与经济》,东京大学出版会,1981年。

(189)影山刚《中国古代的商工业与专卖制》,东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

(190)山田胜芳《秦汉财政收入研究》,汲古书院,1993年。

(191)重近启树《秦汉税制体系研究》,汲古书院,1999年。

(192)山田胜芳《货币的中国古代史》,朝日新闻社,2000年。

 

武帝

(193)吉川幸次郎《汉武帝》,岩波新书,1949年。

(194)张纬华《论汉武帝》,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

(195)影山刚《汉武帝》,教育社历史新书1979年。

(196)福岛吉彦《汉武帝》,集英社,1987年。

(197)林剑鸣《汉武帝》,三秦出版社,2003年。

(198)王志杰《汉武帝与茂陵》,三秦出版社,2003年。

◆(193)、(196)是中国文学研究者的研究,(195)、(197)是史学研究者的汉武帝研究。与秦始皇进行比较的研究很少。(198)是茂陵博物馆馆长的著作,介绍了茂陵附近的出土文物。

 

黃河·水利

(199)郑肇经《中国水利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

(200)郑肇经《中国之水利》,人人文库,台湾商务印书馆,1970年。

(201)黄河水利委员会编《黄河 1946—1955治理黄河图片集》,河南人民出版社,1957年。

(202)黄耀能《中国古代农业水利史研究》,六国出版社,1978年。

(203)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长江水利史略》,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

(204)中国水利史稿编写组《中国水利史稿》,上中下,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年、1987年、1989年。

(205)黄河水利史委员会《黄河水利史述要》,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年。

(206)张骅《大秦一统 秦郑国渠》,三秦出版社,2003年。

 

西域·丝绸之路·匈奴

(207)梅原末治《蒙古诺颜乌拉(Noin—ūla)发现的遗物》,东洋文库1960年。

(208)《桑原骘藏全集》,第二卷,岩波书店,1968年。

(209)白鸟库吉《西域史研究》上下(《白鸟库吉全集》)第6、7卷,岩波书店,1970—71年)。

(210)护雅夫编《东西文明的交流1汉与罗马》,平凡社,1970年。

(211)护雅夫《古代游牧帝国》,中公新书,1976年。

(212)中岛敦《李陵》,筑摩书房,1948年。

(213)护雅夫《李陵》,中央公论社,1974年,中公文库,1992年。

(214)富谷至《戈壁滩上的男子汉——李陵与苏武》,白帝社,1994年。

(215)泽田勋《匈奴》,东方书店,1996年。

(216)加藤谦一《匈奴“帝国”》,第一书房,1998年。

(217)安作璋《两汉与西域关系史》,齐鲁书社,1979年。

(218)林梅村《汉唐与西域关系史》,文物出版社1998年。

(219)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魏坚编著《内蒙古中南部汉代墓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年。

(220)小谷仲男《大月氏》,东方书店,1999年。

(221)石云涛《早期中西交通与交流史稿》,学苑出版社,2003年。

 

诸侯王墓

(22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管理处编《满城汉墓发掘报告》,上下,文物出版社,1981年。

(223)大葆台汉墓发掘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葆台汉墓》,文物出版社,1989年。

(224)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永城西汉梁国王陵与寝园》,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

(225)河南省商丘文物管理委员会、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河南省永城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阎根齐主编《芒砀山西汉梁王墓地》,文物出版社,2001年。

(226)《徐州北洞山西汉楚王墓》,文物出版社,2003年。

(227)郑绍宗《满城汉墓》,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文物出版社2003年。

(228)徐湖平主编《泗水王陵出土汉木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

◆(222)、(223)、(224)、(225)、(226)是汉代诸侯王墓的发掘报告,在皇帝陵未发掘的情况下,尤有参考价值。

 

盐铁专卖

(229)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巩县铁生沟》,文物出版社1962年。

(230)曾我部静雄译《盐铁论》,岩波文库,1934年。

(231)山田胜美《盐铁论》,明德出版社,1967年。

(232)佐藤武敏译注《盐铁论 汉代经济论争》,平凡社,1970年。

 

长城

(233)青木富太郎《万里长城》,近藤出版社,1972年。

(234)文物编辑委员会《中国长城遗迹调查报告集》,文物出版社1981年。

(235)谢和耐、罗哲文等著,日比野丈夫监译,田岛淳译《万里长城》,河出书房新社,1984年。

(236)罗哲文、赵洛《万里长城》,北京外文出版社,1987年。

(237)彭曦《战国秦长城考察与研究》,西北大学出版社,1990年。

(238)中国长城学会编《长城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1995年。

(239)《长城辞典》,文汇出版社,1999年。

(240)路宗元主编《齐长城》,山东友谊出版社,1999年。

(241)来村多加史《万里长城 攻防三千年史》,讲谈社现代新书,2003年。

(242)阪仓笃秀《长城的中国史》,讲谈社选书企划2004年。

(243)马建华、张力华《长城》,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

◆秦汉是长城研究的重要时代,(237)是对战国、秦汉长城的调查记录。

 

周边诸民族

 

云南

(244)云南省博物馆编《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群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59年。

(245)玉溪地区行政公署编《云南李家山青铜器》,云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

(246)张增祺《滇国与滇文化》,云南美术出版社,1997年。

(247)张增祺《晋宁石寨山》,云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248)罗二虎《秦汉时代的中国西南》,天地出版社,2000年。

(249)张增祺《滇文化》,文物出版社2001年。

(250)云南省文化厅、中国国家博物馆《云南文物之光 滇王国文物精品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251)黄懿陆《滇国史》,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244)、(245)是发掘成果的体现,(249)、(250)、(251)开辟了与《史记·西南夷列传》不同的滇文化、历史的研究新领域。

 

南越

(252)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等《西汉南越王墓》上下,文物出版社,1991年。

(253)张荣芳《南越国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254)广州市文化局编《广州秦汉考古三大发现》,广州出版社,1999年。

(255)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考古集 广州秦造船遗址论稿专辑》,广州出版社,2001年。

 

乐浪

(256)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编《乐浪》,刀江书院,1930年。

(257)驹井和爱《乐浪郡治址》,东京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1965年。

(258)驹井和爱《乐浪 汉文化的残像》,中公新书,1972年。

 

夜郎

(259)朱俊明《夜郎史稿》,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

(260)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辑委员会《夜郎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

(261)贵州省毕节地区社会科学联合会《可乐考古与夜郎文化》,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

(262)唐文元、刘卫国《夜郎文化寻踪》,台北世潮出版,2003年。

 

第七章

 

班固《汉书》

(263)《汉书》全10册,中华书局,1962年。

(264)(清)王先谦《汉书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265)陈直《汉书新证》,天津人民出版社,1959年。

(266)魏连科编《汉书人名索引》,中华书局,1979年。

(267)陈家麟、王仁康编《汉书地名索引》,中华书局,1990年。

(268)小竹武夫译《汉书》,上中下,筑摩书房,1977年—1979年。

(269)狩野直祯、西肋常记译注《汉书郊祀志》,东洋文库,平凡社,1987年。

(270)富谷至、吉川忠夫译注《汉书五行志》,东洋文库,平凡社,1986年。

(271)永田英正、梅原郁译注《汉书食货·地理·沟洫志》,东洋文库,平凡社1988年。

 

简牍资料

(272)罗振玉、王国维《流沙坠简》,中华书局,1993年。

(273)劳榦《居延汉简 图版之部》,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21,1957年。

(274)劳榦《居延汉简 释文之部》,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21之40,1960年。

(275)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居延汉简甲编》,科学出版社,1959年。

(276)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居延秦简——甲渠候官与第四燧》,文物出版社,1990年。

(277)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居延秦简 甲渠候官》上下,中华书局,1994年。

(278)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敦煌汉简》上下,中华书局,1991年。

(279)甘肃省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武威汉简》,文物出版社,1964年。

(280)《银雀山汉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75年。

(281)连云港市博物馆、东海县博物馆、中国社会科学院简帛研究中心、中国文物研究所《尹湾汉墓简牍》,中华书局,1997年。

(282)中国文物研究所胡平生、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张德芳编《敦煌悬泉置汉简释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83)中国文物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敦煌悬泉置月令诏条》,中华书局2001年。

 

简牍研究与入门

(284)森鹿三《东洋学研究 居延汉简编》,同朋社,1975年。

(285)大庭脩《木简》,学生社,1979年。

(286)大庭脩《木简学入门》,讲谈社学术文库,1984年。

(257)陈直《居延汉简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年。

(288)永田英正《居延汉简研究》,同朋社出版,1989年。

(289)大庭脩《汉简研究》,同朋社出版,1992年。

(290)大庭脩《汉简研究的现状与展望》,关西大学出版社,1993年。

(291)富谷至《古代中国的刑罚》,中公新书,1995年。

(292)大庭脩编《木简——来自古代的信息》,大修馆书店,1998年。

(293)籾山明《汉帝国与边境社会 长城风景》,中公新书,1999年。

(294)大庭脩《汉简的基础研究》,思文阁出版,1999年。

(295)李钧明、刘军《简牍文书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296)汪桂海《汉代官文书制度》,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297)马今洪《简帛:发现与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298)富谷至《木简竹简叙述的中国古代》,岩波书店,2003年。

(299)李钧明《古代简牍》,文物出版社,2003年。

(300)何双全《简牍》,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年。

 

王莽

(301)沈展如《新莽全史》,正中书局,1977年。

(302)周桂钿《王莽评传——复古改革家》,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303)东晋次《王莽》,白帝社,2003年。

(304)影山刚《王莽的酒专卖制与六筦制》,(自家出版),1990年。

 

思想·儒教

(305)金谷治《秦汉思想史研究》,日本学术振兴会,1960年。

(306)狩野直喜《两汉学术考》,筑摩书房,1964年。

(307)藤川正数《汉代礼学研究》,风间书房,1968年。

(308)安居香山《纬书》,明德出版社,1969年。

(309)安居香山、中村璋八《重修纬书集成》,明德出版社,1971、1973年。

(310)板野长八《中国古代人间观的展开》,岩波书店,1972年。

(311)安居香山、中村璋八《纬书的基础研究》,国书刊行会,1976年。

(312)顾颉刚、小仓芳彦等译《中国古代的学术与政治》,大修馆书店,1978年。

(313)町田三郎《秦汉思想史研究》,创文社,1985年。

(314)日原利国《汉代思想研究》,研文出版,1986年。

(315)安居香山《纬书与中国神秘思想》,平河出版社,1988年。

(316)板野长八《儒教成立史研究》,岩波书店,1995年。

(317)马伯乐著、川胜义雄译《道教》,平凡社丛书,2000年。

(318)户川芳郎《汉代的学术与文化》,研文出版,2002年。

 

第八章

 

东汉史

(319)狩野直祯《后汉政治史研究》,东洋史研究丛刊第47,同朋舍出版,1993年。

(320)东晋次《后汉时代的政治与社会》,名古屋大学出版会,1995年。

(321)渡边义浩《后汉国家的支配与儒教》,雄山阁出版,1995年。

◆在众多有关秦汉时期研究著作中,对东汉时期的专题研究仅举出(319)、(320)、(321)三部。

 

后汉书

(322)范晔撰、李贤注《后汉书》,全12册,中华书局,1965年。

(323)(清)王先谦《后汉书集解》,艺文印书馆。

(324)张舜徽主编《后汉书事典》,山东教育出版社,1994年。

(325)吉川忠夫训注《后汉书》全10册,分册1,岩波书店,2001年~。

(326)渡边义浩主编《全译后汉书》全18册,分册1,汲古书院,2001年~。

◆(325)是《后汉书》全文的训读和注释,刊行中;(326)是《后汉书》全文的训读、注释和口语翻译,刊行中。

 

农民之乱

(327)谷川道雄、森正夫编《中国民众叛乱史1 秦~唐》,东洋文库,平凡社,1978年。

(328)木村正雄《中国古代农民叛乱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79年。

 

洛阳

(329)洛阳市文物局《汉魏洛阳故城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

 

东亚世界

(330)西嶋定生《倭国的出现 东亚世界中的日本》 ,东京大学出版会,1999年。

(331)西嶋定生《中国古代国家与东亚世界》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

 

石刻金石资料

(332)(宋)洪适《隶释》,影印本,极东书店,1966年。

(333)同上《隶续》影印本,极东书店,1969年。

(334)(清)翁方纲《两汉金石志》影印本,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335)容庚《秦金文录·汉金文录》,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五,1931年。

(336)永田英正编《汉代石刻集成》全二册,同朋舍出版,1994年。

 

人口

(337)葛剑雄《西汉人口地理》,人民出版社,1986年。

(338)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

 

画像石、画像砖

◆汉代墓室、祠堂、石棺的石或砖上描绘有丰富的画像,因其带有地域性特点,所以在此分地域予以列举。

 

四川

(339)闻宥撰《四川汉代画像选集》,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65年。

(340)高文编《四川汉代画像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

(341)《巴蜀汉代画像集》,文物出版社,1998年。

 

山东

(342)南京博物馆、山东省文物管理处《沂南古画像石墓发掘报告》,文化部文物管理局出版,1959年。

(343)《徐州汉画像石》,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年。

(344)《山东沂南汉墓画像石》,齐鲁书社,2001年。

(345)《山东长清孝堂山汉祠画像》,齐鲁书社,2001年。

(346)临沂博物馆编《临沂汉画像石》,山东美术出版社,2002年。

(347)马汉国主编《微山汉画像石选集》,文物出版社,2003年。

 

南阳

(348)《南阳汉代画像石》,文物出版社,1985年。

(349)《南阳两汉画像石》,文物出版社,1990年。

(350)南阳汉画馆编著《南阳汉代画像石墓》,河南美术出版社,1998年。

 

陕北

(351)陕西博物馆编《陕北东汉画像石》,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5年。

(352)张鸿修编著《陕西汉画》,三秦出版社,1994年。

(353)康兰英、赵力光编著《陕北汉代画像石》,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

(354)韩伟主编,王炜林副主编《陕西神木大保当汉彩绘画像石》,重庆出版社,2000年。

 

徐州

(355)《徐州汉画像石》,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5年。

(356)高书林编著《淮北汉画像石》,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年。

◆关于画像石研究著作及一般性读物有以下几种:

(357)长广敏雄《汉代画像研究》,中央公论美术出版社,1965年。

(358)土居淑子《古代中国的画像石》,同朋舍出版,1986年。

(359)吴曾德《汉代画像石》,台北丹青图书有限公司,1987年。

(360)《中国美术全集 绘画编18 画像石画像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

(361)渡部武《画像叙述的中国古代》,平凡社,1991年。

(362)林巳奈夫《石头上刻画的世界》,东方书店,1992年。

(363)中国农业博物馆编《汉代农业画像砖石》,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年。

(364)信立祥《中国汉代画像石研究》,同成社,1996年。

(365)高文、高成刚著《中国画像石棺艺术》,1996年。

(366)王明发《画像砖》,辽宁画报出版社,2001年。

(367)欧阳摩一《画像石》,辽宁画报出版社,2001年。

(368)蒋英炬《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文物出版社,2001年。

(369)罗二虎著、渡部武译《中国汉代的画像与画像墓》,庆友社,2002年。

(370)罗二虎《汉代画像石棺》,巴蜀书社,2002年。

◆(357)、(358)、(359)、(364)、(369)是关于汉画像石研究的论著,其他是概况和各地画像石、画像砖的图录。

 

壁画墓

(371)《望都汉墓壁画》,中国古典艺术出版社,1955年。

(372)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和林格尔汉墓壁画》,文物出版社,1978年。

(373)洛阳博物馆供稿《洛阳汉代彩画》,河南美术出版社,1986年。

(374)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安平东汉壁画墓》,文物出版社,1990年。

(375)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汉壁画墓》,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1年。

(376)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密县打虎亭汉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

(377)韦娜、李聚宝主编《洛阳古墓博物馆》,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

(378)贺西林《古墓丹青 汉代墓室壁画的发展与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379)苏珊娜、格莱夫、尹申平《考古发掘出土的中国东汉墓(邠王墓)壁画》,陕西省考古研究所,2002年。

◆汉代以长安、洛阳为中心的北方地区的壁画与画像石都是有助于我们认识汉代文化。(377)介绍了保存壁画墓的博物馆。(378)是壁画墓的研究著作。

 

第九章

 

自然灾害、环境、历史地理

(380)《竺可桢科普创作选集》,科学普及出版社,1981年。

(381)史念海《黄土高原森林与草原的变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382)佐藤武敏编《中国灾害史年表》,国书刊行会,1993年。

(383)史念海《河山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63年;二集,出版社同上;三集,人民出版社,1988年;四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五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六集,山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七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384)谭其骧《长水集》上下续,人民出版社,1987、1994年。

(385)袁清林著,久保卓哉译《中国的环境保护及其历史》研文出版,2004年。

◆(380)是气象学者的论集,(381)概述了古代黄土高原丰富森林在资源开发之下丧失的历史。(382)以正史为主要资料归纳的灾害年表。(383)是涉及古代关中、长城、道路、黄土高原、森林的变迁,以及古都学、黄河、人口等广泛内容的历史地理学论集。(384)是关于秦都、西汉行政地理、黄河古道的论集。

 

宦官

(386)三田村泰助《宦官 亲信当政》,中公新书,1963年,中公文库,1983年。

(387)顾蓉、葛金芳著,尾鹫卓彦译《宦官 操纵中国四千年的异形集团》,德间书店,1995年。

 

医学

(388)丸山敏秋《黄帝内经与中国古代医学》,东京美术,1988年。

(389)坂出祥伸编《中国古代养生思想综合研究》,平河出版社,1988年。

 

秦汉考古美术

(390)大阪市立明美术馆《汉代美术》,平凡社,1975年。

(391)《世界美术大全集》第二卷,秦、汉,小学馆,1998年。

(392)陕西省博物馆编《秦汉雄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年。

(393)陕西省博物馆编《秦汉文化》,学林出版社,2001年。

◆在以图版形式介绍秦汉丰富的出土文物书籍中,(390)是日本所藏文物的介绍,(391)是对中国新出土文物的介绍,(392)、(393)是秦汉古都西安的陕西省博物馆编集的充实介绍。

 

汉代考古学

(394)王仲殊《汉代考古学概说》,新华书店,1984年。

(395)宋治民《战国秦汉代考古》,四川大学出版社,1993年。

(396)赵化成、高崇文等《秦汉考古》,文物出版社,2002年。

◆(394)是汉代考古学的概述,(395)是对战国秦汉代考古学详细概括。

 

秦汉墓

(397)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沙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1957年。

(398)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望都二号汉墓》,文物出版社,1959年。

(399)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洛阳烧沟汉墓》,科学出版社,1959年。

(400)湖北省西汉古尸研究小组《江陵凤凰山168号墓西汉古尸研究》,文物出版社,1982年。

(401)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广州市博物馆《广州汉墓》上下,文物出版社,1982年。

(402)南京博物馆《四川彭山汉代崖墓》,文物出版社,1991年。

(403)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密县打虎亭汉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

(404)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孙家寨汉晋墓》,文物出版社,1993年。

(405)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塔尔坡秦墓》,三秦出版社,1998年。

(406)陕西省文物研究所编著《陇县店子秦墓》,三秦出版社,1998年。

(407)西安文物保护考古所《西安龙首原汉墓》,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年。

(408)黄冈市博物馆编著《罗州城与汉墓》,科学出版社,2000年。

(409)湖北省荆州博物馆编著《荆州高台秦汉墓》,科学出版社,2000年。

(410)黄晓芬《中国古代葬制的传统与变革》,勉诚出版,2000年。

(411)《白鹿原汉墓》,三秦出版社,2000年。

◆(397)—(409)、(411)是有关秦汉墓葬的发掘报告,(410)是对墓葬形制变迁所作系统的研究专著。

 

文物

(412)孙机《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文物出版社,1991年。

(413)林巳奈夫《汉代文物》,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6年。

(414)林剑鸣、吴永琪主编《秦汉文化史大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2年。

 

明器

(415)《汉代建筑明器》,大象出版社,2002年。

 

漆器

(416)李正光编绘《汉代漆器艺术》,文物出版社,1987年。

(417)湖北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湖北出土战国秦汉漆器》,湖北省博物馆,1994年。

(418)《中国漆器全集3汉》,福建美术全集,1998年。

(419)李正光编绘《汉代漆器图案集》,文物出版社,2002年。

 

瓦当

(420)《秦汉瓦当》,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

(421)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秦汉研究室《新编秦汉瓦当图录》,三秦出版社,1986年。

 

货币

(422)陕西省钱币学会《秦汉钱范》,三秦出版社,1992年。

(423)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研究部编《上海博物馆藏钱币 秦汉钱币》,上海书画出版社,1994年。

(424)关汉亨《半两货币图说》,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

(425)西安钱币学会、陕西省钱币学会编《新莽钱范》,三秦出版社,1996年。

 

数学

(426)彭浩《张家山汉简算数书注释》,科学出版社,2001年。

(427)薮内清《中国数学》,岩波新书,1974年。

(428)川原秀城《九章算术解说》(科学名著二),朝日出版社,19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