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长达四百年的大分裂时期

通观中国历史,我们会发现存在这么一个规律,即政治上错综混乱的时期与比较安定的时期以巨大的周期交互更替。例如,在各国割据的春秋战国时期之后便是缔造了中国早期统一国家的秦汉帝国时期,随后紧接着又出现了分裂混乱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继而又迎来了隋唐帝国绚烂的大统一时期。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本卷所研究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正是夹在前后两个大统一时期之间、跨度大约四百年的一个大分裂时期,是名副其实的一段“乱世”。

然而,这个时期却孕育出了六朝文化,其中的代表是留存至今的壮观的云冈、龙门佛教遗迹群,以及王羲之、陶渊明等文人和诗人。这是一个绝非“黑暗”可概括的时代,而是一个风流竞逐、异彩纷呈的时代,它是国际色彩丰富的隋唐时代的渊源,而后者对日本的古代文化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

画圣顾恺之的画风、汇编了众多锦绣文章的诗文总集《文选》、老庄思想的盛行、道教的出现等等,都是这个时期留给后世的伟大遗产。

阅读 ‧ 电子书库

1 云冈第20窟露座大佛 主佛高13.8米。云冈石窟于北魏前期文成帝时(460年前后)开始营建。现存的昙曜五窟是这段时期开窟的石窟群,第20窟位于五窟中最西,展现出昙曜五窟的宏伟气魄

秦汉帝国之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也绝非单纯是“乱世”,那个时代有所谓的诸子百家争鸣,那时候的人意气风发,充满活力。从这一点上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谓与之一脉相承。

活跃于乡村社会和中央政界的贵族阶层

从表面上看,这种“乱世”局面与文化上的绚烂状况显得相互矛盾,却又混杂在一起。我们应该如何理解这个时期?这可以说是本卷所探讨的一个中心课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般被称为“贵族制”的时期。这固然是由于东汉末年的混乱中出现的身为贵族的文人知识分子既成为乡村社会的领导,又进入中央和地方政界的统治阶层,从而备受后人的关注,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段政治混乱的时代之所以能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社会面貌,与这些读书人的作为不无关系。

换言之,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知识分子凭着强韧的精神所发挥出的巨大作用,在漫长的“乱世”中,文明、文化之花才非但没有凋零,反而得以繁盛绽放,吐露芳华。

不过这一活力时代的创造者并非只是贵族。作为造成“乱世”的另一方推手,胡族对中华文明也起到了保护和发展的作用,尽管表面上看这种判断似乎有点似是而非。

另外,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兴盛以及在拥有广阔未开发地的江南地区的大规模开发等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其背后则是不可计数的无名民众毫不倦怠的辛勤经营与劳作。

在本卷中,笔者也力图基于上述的视角对文明的演变和继承等问题进行探讨。

汉民族与非汉民族之间对立与融合的历史

我们知道,这个时期出现了世界性的民族大迁移活动,例如欧洲日耳曼民族的大迁徙。在中国,发生了被称为五胡的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之大迁移,甚至还有学者认为,引发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的,便是侵入西方世界的匈奴人。

以这种“民族”迁徙时期的观点来审视这个时期时,我们究竟能够看到些什么呢?思考这个问题时应当提请注意的是,中国有着日本不可比拟的诸多民族——尽管我们不能说在日本完全不存在这种情况——自古以来便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于是演化形成了中国的历史。

阅读 ‧ 电子书库

2 王羲之《丧乱帖》(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藏)集王羲之的书简于一卷的书法作品。虽然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但被认为深具王羲之的笔法神韵。原藏于正仓院

这一点从现在中国有蒙古、壮、苗等五十六个民族的情形便能容易看出。在中国现有的五十六个民族中,占人口大多数的民族是汉族。

然而,在考察汉民族的问题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上汉民族本身也是经过与其他各民族的抗争与融合,才一步步形成现在的格局和状态。例如,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现代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汉族之间存在形质上的区别(比方说北方人的平均身高比南方人高),还有北京官话、粤语等多种多样的方言,并且存在川菜、粤菜等多样性的饮食文化。

十二世纪宋代著作《容斋随笔》中记述道:古代周的时期,中国的疆域最为狭小。就如今(即宋代)的地域而言,吴、越、楚、蜀、闽均为蛮夷之地,淮南也属蛮地,秦则是戎地……洛阳为天下之中心,为王城之所在地,然而其周边有杨拒、泉皋、蛮氏、陆浑、伊雒等戎族。此后成为宋朝皇都的开封,原本生活着莱、牟、介、莒等夷族……当时可称作中国的地域,仅为晋、卫、齐、鲁、宋、郑、陈、许等国而已,全部加起来……不过是宋代天下的五分之一。[1]

阅读 ‧ 电子书库

3 中国的方言分布 (参考周刊朝日百科《世界的食物》) 现代汉语分为北方话、吴语、粤语、闽语、客家话等五大方言

这段文字是站在宋代对古代周朝的回顾。换言之,在比春秋战国更早的时期,与宋代相比,所谓的“中国”其范围极为有限。

然而,当代中国的疆域进一步扩大,包括西藏、新疆、蒙古南部以及过去的满洲等地区。由此看来,我们不得不说,宋代的“中国”与现在的范围相比,只能算是“狭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