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开放而专注

我住在长城脚下某个村里的小院闭关写这本书。这不是村里人的农家乐,而是一个城市女青年搭建的现代世外桃源。全木地板,欧标家具,双立人厨具,100兆宽带。湖北的老父亲从老家过来住在院子里,每天浇水、养草、搭藤蔓爬的木架子,闲时坐在藤椅上抽一口黄鹤楼,用两年时间打理出一个郁郁葱葱的花园。

生意好做吗?老头摇摇头说,最难的不是做事,而是周围人的思维差异。

在城里,你做得好,大家就来模仿、学习,比赛动脑子,经济一下子就搞活了。可能有人搬走了,新来的人家搬进来,继续搞。大家都有机会。但是农村里有些人现在还是有点儿看不得你好,院子生意太好,楼盖得很高,旁边人都嫉妒——这种嫉妒是那种完全损人不利己的嫉妒。用各种方法恶心你,比如偶尔给你断个水电。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当然,现在农村越来越开放,而城市也出现躺在父辈财富上不愁生计的人,这两种思维没有差距,更多的是“我好你也好”和“我不好也不能让你好”的思维差异。

贫富差距变大,不意味着穷人更穷

前面谈到,开放流通的系统会产生幂律分布,这导致系统的贫富差距变大。但另外一个效应也很显著,开放让整体财富和平均财富都在增加。幂律法则并不是零和游戏,头部并不是因为抢夺了大部分人的资源而崛起。事实恰恰相反,开放让每个人都受益更多。

比如在第二章提到的“小糖人游戏”,虽然不管怎样,最后都会形成稳定的贫富差距,但无论怎样跑,系统的财富都会变大,糖人的平均收入都会变多,整个社会更加富裕。我国真实的数据也支持这个结论,无论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还是联合国发布的关于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数据,中国总体数据都在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根据人民网发布的对中国GDP的估计,2019年,中国人均GDP会达到13041美元,超过国际约定的高收入国家线。2020年,中美GDP将会持平,中国将成为GDP第一大国。

阅读 ‧ 电子书库

中美GDP趋势

想想维基百科吧,维基的专业性不比网络版大英百科全书差。就是这1%的很专业又很热心的人创造了优质内容,然后传播出去,让整个世界都有收益。淘宝的确让马云的财富倍增,但是更多商家赚到了更多钱,每个用户也的确买到了更便宜的东西。

看不见的手,不仅重新分配了资源,也举起了整个系统。

小平同志说“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来”,后半句“带动和帮助其他地区”常常被人忘记。[1]其实对于老百姓,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不管你是“一部分人”还是“其他地区”,对你自己而言,都是好事。

我在高考的时候,班上成绩好的同学很少教大家如何解题,也会下意识地保护自己搞到手的学习资料,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场排他性的竞争。步入社会,我们才发现资讯这种东西,越分享越多。面临学校的考试,交换答案是作弊;面临人生和事业的考试,互通有无则是一种智慧。

今天,开放和流通的优势更加明显,因为信息是一种有门槛、无成本的分享物。无成本是指一份信息分享了还是一份信息,而有门槛是指如果听众认知水平不够,即使看到信息也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在认知升级上花的功夫不会因为分享信息而白费。再说了,即使你不讲,也总有人讲,还不如自己讲,帮自己获得连接。今天,你会发现这样一种有趣的情况,两家竞争公司的业务部门竞争得你死我活,但是两家公司的老大却时常沟通信息,互通有无,什么事还商量着来,打个招呼。

从长远来说,开放者一定会赢,头部的开放者一定会强。

所以请务必积极参与到各种流通中去,以开放而不是批评的心态对待别人,这样你的收益最大。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还是不愿意参与呢?因为我们有一种“见不得人好”的认知偏差。

两份一模一样的工作,只是工资不同:

• 9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资是7000元;

• 11000元收入,同事的工资是12000元。

你会选择哪个?现实中,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在他们看来,比别人好,比自己过得好重要。

所以开放会让你不舒服。在小世界里也许很厉害,只要你一进入开放系统,就马上能看到许多比你强的人。有以前完全看不到的强人,有成长飞快的人,有当年和你差别不大但现在很强的人……和这些家伙在同一个维度下,你简直就像工资表被暴露的底层员工一样,受不了。

你退出,急于给自己定义个封闭小体系,在封闭的圈子里,寻求心安理得。

这是“那些人都是靠尔虞我诈贪污腐败上的位,我们就是输在老实上了”,也是“这么成功,还不是靠他爹”的思路。

看不得人好、不承认自己差的人最爱封闭体系。

对大神,要见得人家好,不要想着当年他和我还同班同学呢……当年是当年,人家乘着幂律火箭跃迁了,你能做的只有赶紧学习。对比你差的人,要容得别人的不够好,他和你的差距没你想的那么大,只是他还没有理解你看到的规律。

佛教中有一种修炼,叫作随喜赞叹。西藏人看到了朝圣路上磕长头的人的虔诚,于是随心、真心发出感叹,感叹他们的功德,也希望他们更好。

这个瞬间,你就获得了同样的福报。

随喜赞叹其实有它的科学性。当你愿意开放分享,真心为他人的成就感到开心,你就把你身边变成了开放系统,你自然也就会从系统里受益。

开放是道德修养,更是理智选择

从开放性的角度来谈一个也许会引起争吵的话题——中医理论体系,好不好?

先说我自己受益的例子。我吃过中医的方子,效果很好。有中医的老师,教我很多人生哲理。我外公吃我妈按民间方子熬的药,不知道是心理暗示还是真有疗效,总之膀胱癌癌细胞在老年人身上扩散很慢,当年认为只能活半年,现在都已经过了4年了。

不过我还是觉得中医理论体系可以更好。中医理论体系里最得意但也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同的人生太过自洽。中医有一个很自洽的体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心肝脾肺肾。大阴阳里面还有小阴阳,无限细分,一直到无穷尽。诊断为肾虚,那么什么叫作虚?人生的不同都有不同的标准。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精妙而自洽的体系。

西医的体系架构不完整得多,持续引入了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电磁学、统计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内容,而且几百年来一直争论不断。这种复杂开放的系统逐渐生成,在各地区扫荡很多传统医疗体系,这是物理规律。

当一个体系什么都能解释时,就没法被证伪,也就无法更新,必然趋于封闭。一旦封闭,必然熵增;一旦熵增,必然长久趋于平庸。所以一个无法被证伪的体系,无论有何等智慧,必然会被慢慢迭代的系统所赶超。

增量、终身提问、探索、随喜赞叹……这些词蕴含同一种智慧: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一个封闭的系统,一定会熵增,趋于平均和无序。说句大白话,封闭的系统就意味着不进食的身体会死亡,不开放的大脑会枯亡,不开放的社会会衰亡。

要做见得人好的人,学习见得人好的思想。

这是道德修养,更是理智选择。

开放才能专注

第一次从法国旅行回到北京,我震撼于北京市容的灰色和平庸。

从四环开车到中关村,整条路上除了鸟巢,全部都是灰色或者土红色的楼,和法国五颜六色的鹅卵石小街道形成鲜明的对比。

车开过北辰桥,你能看到鸟巢,而鸟巢能代表中国吗?央视大楼可以吗?它能出现在任何一个国家,毫无违和感。你看不到中国。从胡同能看到中国,从德胜门能看到中国,从紫禁城能看到中国,不过很多很美的建筑,都因现代化改造被拆掉了。这个时候,我才开始痛心,知道北京失去了什么。

我并不是第一个有这种观点的,也不是最后一个,但只有当我有了全球视野,才会重新反思我深爱的城市的优势。早有人比我辈看得更远、更精确。

作为有国际眼光的建筑史学家、城市规划师和普林斯顿大学的客座教授,梁思成曾任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副主任,他和留英建筑专家陈占祥提出了“梁陈方案”。

在北京城西再建一座新城,而长安街就像是一根扁担,挑起北京新旧二城:新城是现代中国的政治心脏,旧城则是古代中国的城市博物馆。

“如果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将是世界上唯一得以完整保留,规模最宏伟、气势最磅礴的历史文化名城,就连今日之巴黎、罗马也难以企及。”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和徐会长表达了同样的看法。而北京城的发展也可以避免现在的极度集中与拥挤,政治、文化、商业中心高度集合,每天高峰期,人们在一环套一环的路上堵着,浪费生命。

梁思成多次上书挽救北海的团城和北京城墙。为了保住永定门,林徽因也恳求:你们现在拆的是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但是团城古城墙最后还是被拆除。1957年,永定门城楼和箭楼也因为“妨碍交通和有安全隐患”被拆除。

一语成谶。2004年,“假古董”永定门城楼重修竣工。

如果让我回到1955年,站在城墙下失声痛哭的梁思成先生背后,他手持永不可实现的美好古城的“梁陈方案”,面前是施工中轰然倒下的城墙,清瘦的背影轻轻耸动,我拍拍他的肩膀,张口想说句安慰的话,但我又能说什么呢?

当时的开国元勋们,是极聪明的一群人,但他们在关于什么是真正的文化这个问题上,还是遇到了历史局限。反而是那些离开过国土、有全球观、见过世界的人,更加知道什么是真正好的中国文化。

我经历越多,越能明白,高明与不高明的观点的差距并不在于智商,而是在于眼界。在今天,人与人在知识获得上是公平的,眼界的差距会反馈到心智上。这个决定因素,就是视野开放。

职场人总是在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天赋是什么,出路是什么,想爆头都不明白。创业者思考自己的优势是什么,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好像怎么都对。他们缺乏的,不是聪明,而是开放。

创业者创业的时候,常常有一种误区,就是总觉得自己做的业务没什么价值,总觉得对方的业务好——2B(对企业)的总觉得2C(对客户)的业务带劲,大家都认识你,还直接接触客户,好赚钱;而2C的总觉得自己的业务又苦又累,实在不如2B业务清爽。个人发展也是,做技术的总羡慕做市场的人有趣,而做市场的总觉得做技术的人有真本事,彼此羡慕。

这个时候,你给他看报告、看测评、讲道理都没用,这不是智商问题。你不妨带做大众市场的看看做关系的酒局,带做关系的看看做大众市场的一个个拉客户的不易;让做技术的跟着做市场的人跑几趟,或者让做市场的人检测一段代码……基本他们都会重新回去做自己擅长的工作。

当你站在趋势的高度看待产业,站在行业的高度看待企业,站在价值链的高度看待自己,你会理解什么是真正需要专注的竞争力。

专注和钻牛角尖的最大区别就是视野,视野来自开放。如果你没有看到更大的世界,就会总想着“也许会有更好的可能呢”;当你看完了全局,也就更加能够回来安心做自己。

只有开放,才能专注。

贫穷的本质

我们先来谈谈富裕的秘密,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了。积累第一笔原始财富的确是很难的,靠机遇、努力、节俭甚至掠夺;赚取第一桶金以后,保持富裕不算难——利用复利。

假设理财产品每年的收益率是8%,如果你30岁开始投资,到80岁时财富会增长约50倍(1.0850 ≈ 46.9);如果这一年你的孩子出生,那么在孩子80岁的时候,财富可以增长近500倍(1.0880≈ 471.9)。

这么看来,保持富裕应该是件挺简单的事:一个富裕的家庭在子女30岁的时候,拿出100万为他(她)设立一个养老基金应该不算难;以每年8%的回报率来计算(8%指的是实际回报率,考虑到今天的通货膨胀,这大概相当于15%的投资回报率),在他(她)60岁的时候,这笔财富会超过1000万,足够养老和生活了。所以富裕家庭只要不出大错,很容易保持优渥的生活水平。

照理说,这种方式谁都能看得懂,为什么不是所有家庭都变富裕了呢?

因为心态。如果你只有20万,就很难有平稳的心态30年不动这笔钱。对富裕生活的向往让你很焦虑,急于翻盘过上更好的生活。市场上到处都有财富猛然增长几倍的时机,如果总想着一把翻盘到200万,即使蒙对过几次,要是你习惯了这种暴利,一直赌下去,总有一局会全部输光。

吴军老师在“得到”App的专栏《硅谷来信》里讲到《家族财富》这本书,他感叹道:“时间是你的朋友,而时机不是。”那些富不过三代的家族,很多是因为某一代突然做了过猛的投资决定。

贫穷是一种追求暴利的心态。但是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态呢?心理学、社会学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稀缺》这本书中提出“思维带宽”的概念。穷人贫穷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都放在如何解决温饱的问题上,很少有多余的“思维带宽”思考长远发展的问题。你总想着今天的饭有没有着落,哪里有时间思考什么发展战略、儿女教育呢?发展战略显然是脱贫的核心。如果说贫穷是一种“思维带宽”的稀缺,注意力资源就变得非常重要——大神战略的每一步都是反人性的,需要巨大的带宽。所以,如果你注意力稀缺,即使你知道要做些什么,也会陷入战术勤奋、战略懒惰的困局。

那么是不是说物质财富就不重要?其实不然,有一定的物质财富还是很重要的。《自控力》一书从“自控力肌肉”的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自控力如肌肉,用多了会疲劳。穷人长期处于物质稀缺状态,需要消耗更多的自控力去抵抗诱惑,一旦自控力耗尽,就很容易放纵。一次放纵对于富人来说也许是损失,对于穷人来说则是灾难。穷人并非不懂得延迟满足,只是他们对自己延迟满足的肌肉的操控力,早就被生活消耗得所剩无几。在《贫穷的本质》这本书里,作者阿比吉特和埃斯特观察到很多捐赠者本来希望穷人将捐款用在教育、健康上,实际却往往被花在了消费品、奢侈品上,因为穷人和富人处于不同的自控力和心智资源层面。

如果把这种根据社会学尺度观察到的贫富现象平移到我们身边,就会发现,其实贫穷早就不是一个财富数字,而是一种稀缺的心理状态。

在这种状态里,你越是注意力、自控力稀缺,越是没法想远,只能贪图短期翻盘或享乐;而越是这样,就越深陷劳而无功的苦差事之中,造成进一步的稀缺。工作瞎忙、生活混乱、情绪失控,这个时代整体的焦虑,都是因为这种向下螺旋的吸引力。

既然贫穷不是一种资源,而是一种心态,那么脱贫就不能靠抓住某个机会、学会某个招数,而是要靠一套打法、一种心态。我们在第一章说的“高手战略”也一样,高手战略不是一种计谋,而是一种心态,一种既开放又专注的修炼。

开放才能不断找准高价值区,专注才能在自己的能力圈内修建护城河,不被其他东西带跑。高手战略的内在修炼,就是开放且专注。

你对外界的看法,决定了你能走多远

14世纪初,马可·波罗游历东方,回去讲了一个大神话,引发了西方对于东方的狂热,开始热切探寻东方商路,这直接推动了15世纪末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接下来的500年,是发现新大陆、全球经商、海上列强纷争、美国崛起的500年。那个时候的我们在干吗呢?明朝276年,清朝295年,封闭了500多年,最终被船坚炮利的西方文明打开国门。

这不是东西方之争,而是规律和规律之争,是开放和封闭之争。

有两张地图,也许可从某种角度诠释这段历史。左边是亨利库斯·马特鲁斯的航海地图,据说哥伦布就是拿着这张地图出海的。在这张地图里,出现了好望角、渤海湾、印度、红海……西班牙的绘制者把自己的国家放在了地图左上角。

而右边是明朝1389年绘制的大明混一图。这个地图中,中原、渤海地区占据了60%,好望角、红海被不成比例地压在右下角,而当时丝绸之路已经通商了100多年。大航海时代刚刚开始,而400年后轰开我们国门的欧洲国家,被挤在一个角落。

阅读 ‧ 电子书库

图片来自网络

同一时代两张地图,反映的是制图人的两种世界观——持亨利库斯海图的哥伦布,从世界的一个角落出发,开放,寻找增量;而拿着大明混一图的郑和,出去开拓航路,宣扬国威。总之,他是在寻求一种封闭、自我稳固的方式。

这不是东西方的差异,而是规律与规律的差距。

阅读 ‧ 电子书库

求知若饥,虚心若愚

如果有一个人能站在世界地图顶端,告诉明朝、清朝那些聪明的皇帝、名臣这张全景图,这些人一定会选择“比较富”而不是“一起穷”。悲剧的是,不开放的群体并没有意识到他们是“一起穷”,还以为自己是“都很富”呢。

500多年以后的鸦片战争,让我们看到了规律跑出来的结果。

对待未来和新事物的态度,决定了我们未来能走多远。

这个世界只有三种人:创造变化的人,拥抱变化的人,忍受变化的人。希望你成为前面两种人。

随喜赞叹还是不许你过得比我好?比较富还是一起穷?封闭还是开放?

这是一个选择。

“开放而专注”九律

1. 见得人好,经常随喜赞叹。

2. 找到自己领域的知识源头,并分享。

3. 不随便崇拜谁。一旦崇拜,以他为顶,你的系统就又封闭了。

4. 不再认为自己不喜欢、看不懂的东西就是傻的。

5. 小心那些“一切都能解释得通”的上帝视角感理论。

6. 对水平没你高的人要宽容,因为你也没有掌握真理。

7. 留出10%~30%的时间,给自己不懂也不太会接触的领域。

8. 站在更高角度,发现和专注于自己的独特之处。

9. 专注于自己的人生大问题。

[1]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编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