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财报被操纵的痕迹

上市公司操纵财报的主要目的是美化利润表,次要目的是美化经营活动现金流。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会计恒等式,美化收入和费用带来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最终必须通过调整资产和负债科目来体现。俗话说,雁过留声,这些操纵与调整必然会留下痕迹,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上会有,而更多的痕迹则会留在资产负债表上。

利润表常见操纵痕迹

广告:个人专属 VPN,独立 IP,无限流量,多机房切换,还可以屏蔽广告和恶意软件,每月最低仅 5 美元

营业收入

收入是利润的源头,虚构收入是上市公司造假的主要方式。

首先,虚构收入是为了虚增利润,所以上市公司一般首先会选择高毛利的业务收入来做。原因简单,无论财报操纵或者造假,都是个系统工程,涉及环节不少,可不是账目上写个数字就能搞定的。一笔高毛利造假则可以抵很多笔低毛利造假,这不仅减少了工作量,也降低了被发现的概率。正因为此,操纵者给阅读者留下了一个线索:故意增加高毛利产品的销售收入,会扭曲公司正常产品销售结构,显著改变公司当期毛利率。

毛利率的提升,除了上面这个原因以外,还可能因销售单价提升,或者原材料成本下降所致。售价提升需要投资者靠观察市场状况证实或证伪,原材料成本下降,则需对比同行竞争对手财报。

因此,当我们发现上市公司毛利率显著高于同行,且同比出现大幅波动的时候,我们需要首先观察是否是后两种情况。如果不是,很可能就存在公司操纵财报的情况。

其次,要虚构收入,还需要有交易对手。关注临时出现的交易对手,也可能发现疑点。如公司销售以往没有生产或没有经销过的产品;与某个以往财报中不存在的大客户进行交易,且交易金额不小,交易方式显示双方具有一定的信任度,或者交易的东西对于该名客户而言,不具有合理用途,又或者交易价格明显偏离正常市场价格等。还记得上节谈到那家擅长半真半假的上市公司X吗?公司把造假额度平摊到一众真实客户头上,背后必然是有高手指点,实在让人“佩服”。

最后,有些细节容易被报表操纵者忽略,也可能暴露狐狸尾巴。例如,运费或装卸费增长比例若显著低于销售收入增长比例,就可能预示某些收入需要怀疑。再比如公司出口收入与海关费用之间变化趋势为反向变动。这类思路,朋友们可以自己拓展,根据自己关注公司产品的特点,思索一下产品销售会经过的环节,同步会产生哪些费用,然后观察它们和营业收入之间的关系,慢慢地,你就会积累出自己的秘密武器。

其他业务收入和营业外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指营业收入中除了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收入。参看贵州茅台2013年财报第80页的第一张表。

从财务角度看,操纵其他业务收入比操纵主营业务收入更方便、更隐蔽,因为在财报中对于主营业务收入披露的要求很详细,而其他业务收入的披露则常常可以很简单。许多上市公司玩弄文字游戏,把某些模糊的业务在“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之间随意划转,甚至可能把一笔收入同时记录进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中去。

作为投资者,报表不披露的其他业务收入明细,我们很难进一步知道其内容或真假。但如果公司其他业务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突然发生很大提升,又无法找到令人信服的解释,投资者就需要怀疑财报操纵甚至造假的可能。

同样的道理,如果公司的利润主要来自偶然的营业外收入,也是令人担心的。如果多年都发生这种“偶然”,可能就存在财报操纵甚至造假的可能。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以下简称“销管费用”)通常应该和营业收入同向变动,并在营业收入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保持比例的相对稳定。这个比例,一般可以和竞争对手对比。如果销管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在某年发生了同比的大幅降低,且显著低于竞争对手的水平,投资者就需要考虑是否存在财报操纵的可能。

营业外支出和一次性费用

好公司的财务数据通常都很容易理解。而意图隐藏问题的公司,可能会经常创造一些让人不知所云的费用科目,用以藏匿不想被投资者追究的支出。如一些各类“其他××”科目,或者一些“重组”“资产清理”“商誉清理”支出。一般来说,财报上出现金额较大的“其他××”,或者一些很少见过的科目名称,都是值得投资者警惕的信号。

资产减值损失

如果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大增,同时发现如果按照上年同期的资产减值损失水平算,利润同比波动并不大。那么,可能需要考虑企业在“洗大澡”,存在故意做低盈利基数的可能。

同样,如果资产负债表上的固定资产、存货、应收账款、金融资产等大幅计提,乃至价值归零,也要考虑“洗大澡”的可能。

现金流量表

企业操纵现金流量表受制于银行现金余额,操纵成本相对较高。对现金流的操纵,主要目标是美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常见可能会显露痕迹的地方有: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当我们发现上市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持续优于同行,同时投资活动现金净额持续为大额负数时,需要考虑是否存在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转换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的可能。另外,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持续多年为负,往往是提示财报其他地方存在操纵或造假的信号。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这个科目通常金额应该偏小,如果金额突然增大,而附注里又没有令人信服的解释,需要考虑是否有关联企业或利益相关人士打款进来,帮助企业美化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的资本支出都不是临时起意,而是在年初就经过董事会商定,且通过财务预算方案的形式提交年度股东大会讨论过的。 [1] 因此,如果企业年终财报中,投资活动现金流出金额超过年初预算很多,很可能存在临时救急——将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化妆成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虚增营业收入或美化经营活动现金流。

筹资活动现金流中的利息支出

该项支出对应资产负债表的有息负债看,如果公司借债的利率比较高,很可能公司有某方面不为人知的问题,导致借债利率偏高。如果公司高息借来债务,却只是闲在银行,存款或理财的收益明显低于借债利率,这也是明显的报警信号。又或者财报显示公司本身的货币资金非常充足,却又在高息借债,造假或操纵财报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

资产负债表

应收账款

应收账款大幅增长,且增幅超过同期收入增幅;或应收账款周转率低于同行水平,且呈明显下降趋势,均可能预示财报操纵。既可能是公司临时放宽了信用政策,促进短期收入增加,也可能是公司提前确认收入甚至虚构收入。

其他应收款

应收账款主要指赊销产生的款项,而其他应收款是指与销售无关的一些往来款,可能是委托理财,可能是借款,也可能是使用某种资产或权利的款项等。

与销售无关,却要调动资金往来,本来就是一件存疑的事情,当然越少越好了。所以在资产负债表的经营资产章节,老唐就曾说过,优秀上市公司有个特点,就是其他应收款和其他应付款科目,数额极小,甚至为零。

相比应收账款而言,其他应收款更容易被操纵。毕竟应收账款与销售相关,还需要发票、仓单、运输等一系列单据,造假需要考虑的因素多,也容易暴露。而其他应收款不存在这些问题,而且在价格设定方面,操作空间也比较大。其他应收款数额较大,即便不是财务操纵的结果,也可能显示着上市公司资金被控股股东或其他关联人占用。所以,这个科目大的公司,投资者就先把它当作坏人对待吧。

预付账款

预付账款大幅增加,尤其是预付工程款或预付专利或非专利技术的采购款大幅增加,可能存在通过预付款流出资金,最终以营业收入流回,虚增利润的情况。同时,预付账款挂账时间长,也是财报操纵的重要痕迹。超过一年的预付款,几乎可以肯定有问题。金钱是有时间价值的,现实生活中,很少会有商人在不急需提货的情况下,提前很久支付预付款的。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通常是公司经营活动中需要付给上游供货商的款项。这两个科目数额大增,要么说明公司在整个商业链条上地位大增,对供应商变得更加强势了;要么说明公司资金链出现问题了,开始拖欠供应商货款了。具体是什么,需要投资者结合对公司和市场的了解去判断。

存货

存货,尤其是数量和价值不易确定的存货大幅增长,且增长幅度超过同期营业成本的增长;或者存货周转率低于同行水平,并呈现下降趋势,就可能是在提示存在财报操纵。

这种情况,既可能是虚构存货采购流出资金,最终化妆成销售收入返回来;也可能是单纯加大生产,利用更多产品平摊固定成本,降低本期销售产品的成本,虚增利润;还可能是存货积压,却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从而虚增本期利润。

如果存货周转率明显下降,却同时伴生着毛利率的显著上升,投资者基本可以按照造假对待了。存货周转率的下降,证明公司产品滞销,公司不采取措施,会因存货占用资金时间加长提高成本。公司若采用降价或者增加销售费用的措施促进销售,会导致公司营收下降或费用上升。这几种情况,毛利率都应该下降才对。因此,存货周转率明显下降和毛利率上升搭配,是一个很明显的警示信号。

在建工程

在建工程因其总值高、进度和造价难以准确界定的特点,成为财报操纵者的挚爱。在建工程大幅增加,尤其是和生产经营规模和发展规划不相适应地大幅增加,提示公司可能通过在建工程的采购将资金转出,并最终以销售收入的面目回来,虚增利润;也可能将本应当期从利润表里扣除的费用,打进了在建工程的成本里,从而虚减费用,增加利润。

对于在建工程的规模和价值,普通投资者可能很难界定。但还有一个角度可以帮助我们很容易判断:从公司募集资金开始看,当初承诺的项目,有没有在预定时间内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有没有如期产生效益?

如果迟迟不转固定资产,其中肯定有鬼。可能是在建工程本身是虚构的,也可能项目已经完工,只是为了避免计提折旧影响利润表,就坚持以在建工程身份存在。

如果工程不断地追加资金,可能也有鬼。即便是正常追加,至少也说明公司管理层规划项目时,或者专业水平不够,或者太过乐观。

如果在建工程刚刚转为固定资产不久,又需要大修或者技改,通常也是提醒投资者注意的信号。

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大增,通常是公司不恰当地使用费用资本化手段的信号。

无形资产和商誉

无形资产的采购,尤其是专利或非专利技术的采购,是向外转移资金的一种常见手段。这个科目如果数额较大,就需要投资者确认,该技术是否与公司生产经营紧密相关(这要求投资者要真的理解这个行业),如果不是,则可能是公司操纵财报的手段。

由于商誉年年进行减值测试而无须摊销的特点,很受企业并购爱好者的青睐。商誉减值测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收购方通常喜欢压低收购中可辨认资产的价值,做高商誉的价值。这样,就可以减少资产折旧,帮助公司少产生折旧费用,增加利润。若是真正需要降低利润的时候,又可以按需减值,可谓进可攻退可守。因此,如果公司经常进行收购活动,并常常产生大额商誉,投资者有必要尝试将商誉还原成资产,并按照资产折旧的规则,重新考虑公司价值。

另外,做高收购中商誉的价值,还可能是和卖家合作,通过这个渠道,将上市公司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转化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应付职工薪酬

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的预提,尤其是年终奖金、效益奖金等非固定工资的预提来平滑利润,也是上市公司操纵财报的常见方法。体现在财报上,除了应付职工薪酬的余额波动大以外,递延所得税资产数额增加也很大(税务局不认可这笔职工薪酬)。这两种情况,预示公司存在用应付职工薪酬调节年度间利润的情况。

坏账准备

坏账准备计提比例显著低于同行业竞争对手,是明显的财报操纵信号。另外,有些公司不考虑账龄因素,甚至不公布账龄结构,只是统一按照某固定比例,对所有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提取坏账准备,也是足以令人疑心的信号。投资者尤其需要注意,如果恰好知道了其中某个欠款单位已经明显不可能归还欠款(如破产了,或虽没破产,却已严重资不抵债了),但上市公司仍然没有将该笔应收账款100%减值,就需要怀疑该公司所有的应收账款,可能在坏账准备计提方面,都存在问题。

财报以外的信号

除了财报上的这些信号,还有些财报以外的信号,也能帮助我们识别那些危险的公司。常见的警惕信号有:上市公司无法按时发布财报;更换甚至再次更换会计师事务所;独立董事集体辞职;大股东持续大量减持公司股票;财务总监更换频繁;主要供应商或销售商可疑(执照没有年审、注册地在居民楼、虚假注册地、税务资料缺失等);上市公司经常跨行业玩收购,且主要依赖发行股票支付收购款等。

大致来说,以上要点和技巧,应该能够过滤掉大部分问题企业。如果再加上你对公司的商业模式及行业地位比较熟悉的话,骗子想骗你,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资本市场里,欺诈和反欺诈是永恒的话题。老唐请大家牢记“事反必妖”,无论是突然出奇得好,或者突然出奇得坏,都需要我们去探索背后的解释。如果没有可靠的解释,就必须从收入、费用以及现金流等角度,考虑是否存在欺诈的可能。如此,我们才能在市场里长久地避开陷阱。

[1] 读者可以用本书开始介绍的下载财报的方法,在交易所或巨潮网输入“股东大会会议资料”,其中有《公司20××年度财务预算方案》。